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互动报道 > 代表在线 > 媒体互动 正文

原创频道 体验·记录·分享

【报道】让斑马线成生命“保障线”

  • 时间:2007年09月26日 08:59 稿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http://www.66wz.com/    字体大小:
  • ...
  • 昨天,市区首批“车让人”提示文字施划完成。前日,市交警支队开始在市区100多条非灯控斑马线前施划“车让人”提示文字,提醒过往车辆礼让斑马线上行人。陈侄辉 黄朝晖 摄

    从9月13日起至10月底,交警部门在市区开展斑马线上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活动。整治措施包括: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对驾驶员按照法规上限予以处罚;通过“全球眼”等设备,对事故多发的斑马线实施监控;执勤民警使用摄像机、照相机摄录违法行为等。

     

      核心提示:

      两名刚上学四天的男孩,在回家过斑马线时,被一辆快速行驶的轿车撞倒,不幸遇难。这起发生在市区江滨路的“9·6”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记者近日在温州市区道路上的斑马线调查发现,虽然我市交警加大“斑马线”交通安全整治力度,但在“斑马线”上野蛮驾车,超速驾车的司机还时有人在。为此,市人大代表呼吁:让斑马线成生命“保障线”。

      惨剧:

      两小孩斑马线上遇难

      9月6日对于温州市民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当天,两名刚上学4天的男孩,在回家途中,穿越温州市区江滨东路一斑马线时,被一辆快速行驶的轿车撞倒,不幸遇难。在警方的记录中,这两名男孩,一名6岁,另一名也年仅7岁。

      “9·6”交通事故在许多现场目击者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曹建晖回忆,当天,事故现场来了一名女记者,看到这血淋淋的惨剧,当场就晕了过去……

      网友“贤明居士”也目睹了这一车祸现场。他在网上的帖子《生命如此脆弱》一文里这样描述:又是交通事故。当心颤的一幕出现在面前时,我整个人都抖了起来,我看见一前一后两个小孩躺在满是血的地上……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看到了世上最残忍的一幕,也仿佛看到了小孩的父母那悲伤绝望的眼神。

      “贤明居士”的帖子在网上引起反响,一个网名为“轳辘”的媒体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评论道:我得承认很多飞来横祸的不可预见,但是,我在想,我们很多场所是对生命提供呵护的,比如,家是生活的港湾,医院是对生命的延续。至于斑马线,则是城市交通中生命的保障线。当这些场所的基本功能都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生命的危险系数有多大?一个城市究竟还有什么让人安下心来?特别是在城市的车流中,如果斑马线不能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那“举步维艰”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位母亲看了“轳辘”的博客后,跟帖说:每次牵着自己孩子过马路时,紧紧拽着他的小手,左顾右盼,每次心都悬着。这实在是令每个母亲心惊胆战。

      然而,记者近日在市区调查发现,虽然我市交警加大了“斑马线”交通安全整治力度,但在斑马线上野蛮行驶,超速开车的还时有人在。

      9月21日7时40分,在市区马鞍池垟头下的一条斑马线上:一名年轻的女孩在斑马线上穿行,一辆小轿车并没有减速,依然冲上斑马线,女孩刚挪开脚步,小轿车的车轮就紧跟着压上她刚走过的位置,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此后,在人民路上的一条斑马线上,一对年老的夫妇带着一名小孩横穿斑马线,到了路中间,他们周边是汹涌而至的车流,不少车辆都是呼啸驶过,老夫妇和小孩胆战心惊地站在斑马线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在现场,记者还发现一些出租车司机为赶时间,在斑马线上加速行驶。

      上述情景,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见怪不怪了。在市区开了六七年出租车的安徽籍杨师傅说,他经常看到一些交通事故发生在斑马线上,就是司机在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陋习造成的。

      反思:

      斑马线缘何成“安全盲线”

      据市交警部门统计,去年全市涉及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超过200起,共有28名中小学生(包括学前儿童)在交通事故中死亡,222名中小学生、196名学前儿童在事故中受伤。其中一部分事故是在斑马线上发生的,斑马线上最易受伤害的对象是儿童。

      另据“9·6”交通事故发生地的管辖部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统计,该大队占鹿城区二分之一的管辖区域的路段里,去年在斑马线上发生了6起死亡事故。今年1月至今,该辖区内斑马线上共发生4起交通事故,死亡5人。占整个二大队辖区交通死亡事故的20%。

      那么,被人们视为“生命安全线”的斑马线,为何成为“安全盲线”呢?

      曹建晖认为,许多司机在开车过斑马线时安全意识不强,大多有这样的一个心态,认为行人胆小不敢与车抢道,刹车、减速又嫌麻烦,结果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司机安全意识为何这么淡薄?

      按照常理,每个司机在考取驾照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场地考试。而理论考试考的就是交通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照这一理论来说,每个考到驾照的司机,应该比没有考取驾照的市民更懂得斑马

      线的利害关系,应该更积极地维护斑马线这条“生命安全线”。

      但现实中,不少为考取驾照设立的理论考试,更像是“应试教育”。它对司机的理论教育,远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深刻。

      日前,市区一名刚通过驾照理论考试的女青年说,通过理论考试并不难。她说,由于工作忙,驾校安排的课程她几乎都没有去上,只在考试前几天,把有关资料看了几遍,就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一名有一年多驾龄的司机坦言,在驾校的课堂中,老师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现场的影像给学员观看,由于这些都不属于考试范围,学员很少会去关注,结果活鲜鲜的深刻教育,反而没有给人留下印象。

      现状:

      斑马线上两大“硬伤”

      除司机自身原因外,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温州道路“斑马线”存在“硬伤”。这“硬伤”主要有两处。一是温州目前那些不设在“红绿灯”路口的斑马线,除了在道路上刷上几道白漆外,边上都没有设立任何提醒的标志,一些开车的司机埋怨,在这一路段没有缓冲的时间进行减速。

      可喜的是,这一问题已引起市交警部门的重视,正在着手解决。

      二是温州斑马线目前还存在“滥而不精”的局面,个别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向交警部门申请增加斑马线,由于总体缺乏统筹,最终斑马线设置过多,令过往车辆反而“防不胜防”。斑马线设立的不科学,也是导致斑马线上事故不断的一大原因。

      应对:

      长效机制维护“保障线”

      “在斑马线上发生交通事故只要够罪的,公安机关一律刑拘,检察院一律不得取保,一定要起诉;法院一定要判处实刑,不得判处缓刑。”9月23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郑上勇接受采访时说,“早在2005年,市政法委就加大道路交通肇事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专门召集市公检法部门召开了协调会,并出台了这样的规定。”

      据悉,“9·6”交通事故发生后,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引起各级领导和媒体舆论的高度关注。

      市委书记王建满专门就此事作出批示:两位小学生被车撞身亡,令人痛心!其父母痛不欲生,可想而知。一要依法严惩肇事者。二要深刻吸取血的教训。相关部门要研究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驾车者的教育,切实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孩子们上学、放学回家的安全。

      9月13日,市交警支队就关于开展斑马线上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活动,下发了通知。在温州市区,一些关于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宣传活动也经常开展。

      一些市民认为,遏制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光靠宣传是不够的,政府应加大设施投入,如在斑马线边上设立明显标志,增设减速带和道钉等必要的辅助设施;为防夜间事故,斑马线上的白漆最好用反光漆。另外,针对斑马线已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交警平时在这一地段应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对驾驶员安全教育。

      昨天,市人大代表、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兴良就斑马线的交通事故问题指出,遏制“斑马线”事故,让斑马线成生命“保障线”,关键在于教育机动车驾驶员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认为,斑马线上出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在于,驾驶员应当减速行驶的没有减速,应当停车让行的没有停车让行,遇行人过斑马线的没有避让;驾驶员要履行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单位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于未满10周岁的儿童出行,其监护人要履行监护义务。

      温州新闻网(www.66wz.com)《代表在线》邀请温州市人大代表、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兴良和温州市交警二大队队长屠明申,于今天下午3时与网民对话,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话题上网参与讨论。

      温州新闻网同时开通民情热线88817266,如果你有建议或意见,又不方便上网的,可在今天上午8时30分至下午3时拨打热线电话。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章魁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