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徐敏:私募基金的对接
- 时间:2007年11月28日 15:38 稿源:温州网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刚才李总讲得很清楚,我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边从事七八年的一些经验,刚才讲到战略投资着话,基本上在五六年前我们在作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外资进来90%以上全部都是战略投资者,然后呢他们投资的规模其实规模不是很大,几百万美元,就可以拿下民营企业的股权,那时候民营企业规模篇小,一般我们的经验一个民营企业家他能够管控他公司的规模差不多两亿人民币收入,很多民营企业喜欢自己一个人弄,像这样的公司不是很大,战略投资者进来,原因给它提供一些技术,使它的规模扩大,同时民营企业最大的牺牲失去了控制权,等于把一家公司没有弄得很大时候就比把它卖掉。在过去两三年,这个情况完全变,今天在座也有私募基金的朋友,他们可以跟你们分享更多的经验。
从我本人而言,差不多三年前国际私募资本去实际上“虚功机械”时,自打那以后现在我们客户群体差不多80%都变成了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产略投资者是不一样,我个人的观察,私募基金碰到企业都是上了一定的规模,不是讲原来的1-2亿量的销售,基本上都是在3-20亿人民币。公司之间,他们是有一个团队一起工作,不是说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拿下来,这样就国内的企业来说,有一个大的好处不会失去控制权,大家很清楚,企业七八年,如果要送出去,他可能会觉得心理不是很乐意,哪怕是卖掉50%的股权,总体来说这个东西可能会时空,私募资本的对接,对民营企业保持的控制权,同时私募基金业会跟企业带来一个国际效应。
因为李总提到,后面的情况是上市的概念,为什么有的民营企业丧失时候他能获得的倍数那么高,有的时候是私募基金给他推澜,瑞士银行在这边是很有经验。大家经常个开玩笑,你如果上市,如果人帮你忙,你自己拿的十倍的概念,有人给你推,倍数就上去了,上个50%的概念。那些富有的人,这是我在过去七八年的观察,毕马威本身的话目前为止还是帮助战略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但总体商来说,战略投资者的份额在投资的领域里面,我觉得百分比我个人的观察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私募基金在跑项目,如果你们经常在飞机上讲,碰到你们在讲私募基金的名字,我相信是很普遍,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就补充这些。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林振将
-
相关报道
李澄宇:民营企业如何与国际资本的对接 2007-11-28 | |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发表观点 2007-11-28 | |
云南鸿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马正述讲话 2007-11-28 | |
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副董事李澄宇 2007-11-28 | |
保育钧:为何要与国际资本对接 2007-11-28 |
代表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