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报道 > 代表在线 > 访谈实录 正文

原创频道 体验·记录·分享

[实录]“诊脉”苍南褪色污染“后遗症”

  • 时间:2008年01月18日 09:41 稿源:温州网http://www.66wz.com/    字体大小:
  • ...
  •     核心提示

        苍南县的再生纺织业褪色污染让人深恶痛绝,那里曾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被列为严管区域。从2004年9月开始,苍南全县机关部门,乡镇共出动人员33000余人次,查扣废布角料1300吨,捣毁取缔褪色加工池5000多个 ,查缴褪色剂450多吨,这场打击污染的战役似乎胜利了。

       "但是受暴利驱使,一些不法分子采取转移阵地的方法,偷偷摸摸跑倒苍南周边地区区安营扎寨,重起炉灶。"群众这样反映。苍南褪色污染企业有什么"后遗症"?为什么褪色污染屡禁不止?该怎么治理"后遗症"?我们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浙江玉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冯蒋华,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经济师陈一来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嘉宾介绍

        冯蒋华:市人大代表、浙江玉海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一来: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经济师

    聊天现场

        嘉宾网友观点

        网友"律师在线":这些低层次的产业让温州人富了,让温州这块土地被糟蹋了,到处乱遭遭。

        陈一来:存在一个矛盾:要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就要加强投入,这样企业的成本就会升高,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竞争力会下降。如果强调环境保护问题,必然要关停一部分企业,这样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陈一来: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环境保护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整个温州都是一个染缸、大烟缸,谁会在这里投资?谁会在这里生活?

        Kk:有关部门不能和污染企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必须得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来解决啊。

        感悟:再生纺织业是成本比较低,比较容易引进和产生效益的行业,那为什么政府就没有远见?当初就不引进和推广了,是吧?!

    冯蒋华

     

        政府作为:治污的强大力量

        主持人:针对苍南的问题,苍南县政府曾出台了《关于加强再生纺织行业褪色污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这种"管理意见"属于法律法规吗?有多大的作用?
        陈一来:褪色污染也属于污染的一种,因此也是受《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约束。这种"管理意见"是政府的一种行政行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苍南县政府能不能坚决执行。

        永嘉人:报纸上说,80年代初期,政府是鼓励再生纺织行业的,甚至还以家庭工业进行推广。那么政府是应该为这个生态污染买单呢? 
        冯蒋华:对政府曾经鼓励发展的再生纺织业不存在由政府为生态污染买单的问题,而是政府要求从事再生纺织行业的厂家必须同时做好治理废水、废物等污染,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政府就有责任予以制止,后果由厂家自己买单。这很公平,也符合法律规定。
     
        kk:请问,对于这些污染行业,政府可不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判令企业老板赔偿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或者案例? 
        冯蒋华:相关的环保法律对此已有明文规定,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或者司法的途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承担责任,这个责任包括赔偿的和惩罚性的。

    陈一来


        法律途径,百姓维权的关键

        kk:请问两位嘉宾,政府以保护环境为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那么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没有要求补偿的权利?
        陈一来: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需要关停的企业是没有权利要求补偿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如果政府要求强制关停的,企业有权要求进行补偿。
        冯蒋华:据我了解,像再生纺织、褪色污染等行业,不存在由政府某个具体行政行为许可其污染排放情形存在。不存在向被调整的对象进行补偿的问题。

        龙弯百姓:其实龙湾那里的污染要比苍南严重得多,那里的鞋革、不锈钢污染,百姓都不能生活了。
        陈一来:市民可以提起公益诉讼。2004年,南京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公益诉讼案,市民以南京市规划局非法核发该许可证,允许建筑公司在紫金山建设观景台,侵犯市民的权利为由,提起公益诉讼,最后案件判决撤销该建设规划许可证。

        主持人:一个地方受到了污染,当地百姓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
        冯蒋华:第一,举报。第二,收集相关因果证据,通过司法程序,要求赔偿。在环境污染赔偿诉讼中,是实行举证倒置制度的,相对来讲,受害者主张权利容易得到实现。

        产业转移:企业治污之根本

        观众席:对于褪色污染,政府现在需要做什么?政府应该做一些产业引导,让农民从事无污染的企业。
        陈一来:这个是涉及到产业转移问题,也是整个温州地区的典型问题。政府应当积极进行引导,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置之不理,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于达不到排污要求,达不到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个人、家庭作坊,应当坚决取缔;对于上规模的、有能力进行排污改造的,应当在资金、技术,还有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还应当采取措施,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新的行业,在保证当地环境的前提下,保证经济的发展。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季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