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互动报道 > 网络投诉中心 > 民生投诉 正文

原创频道 体验·记录·分享
  • 十元面包券用不完也不找兑 代金券潜规则遭质疑

  • 时间:2008年02月18日 13:20 稿源:温州网-温州日报http://www.66wz.com/    字体:
  •   想听听“代价券不找兑”这一句拒绝的话,实在很容易。昨日,记者随机走进市区几家店铺,以顾客的身份询问代价券能否找兑,均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   温州网讯 “10元面值的礼券不找零,你买满10元吧。”日前,市民郑先生在市区一面包店用10元面值礼券为6元的糕点“埋单”时,却得到如上回答。交涉不果后,气愤的郑先生拨通了12315。经过工商人员的调解,面包店终于同意郑先生自愿消费这10元礼券。

      “该起纠纷,是一起典型的商家设立‘霸王’条款强制消费的案例。”工商人员告诉记者。然而,像郑先生这样“较真”的消费者却并不多,代价礼券不设找兑,似乎已成为见怪不怪的“潜规则”。

      两度遭遇“霸王条款”

      今年1月30日,郑先生来到位于市区水心的这家面包店购买面包。之前他经常在此消费,如果买不满礼券的面值,营业员就会用小额礼券进行找兑。当天他挑了共为6元的面包,但是,当他拿出10元面值的礼券付账时,营业员却表示,这礼券必须一次性消费完,否则不予找兑。郑先生提出异议,营业员一指收银台上一块“温馨提醒”的牌子:“这是公司的新规定。”无奈,郑先生只能向12315求助。鹿城工商分局水心工商所的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及时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耐心向店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这桩纠纷才得以解决。

      不料,几天后,郑先生在该面包店另一连锁店购买生日蛋糕时,再次遭遇这一“霸王条款”。蛋糕为109元,郑先生的礼券为110元,这1元零头按“规定”是不找的。郑先生据理力争,终于找回了钱,但心情却更糟了。

      “商家单方面公布一个‘规定’,说不找兑就不找兑了,这是不为消费者考虑的做法。面包保质期很短,10元的面包,有可能在保质期内吃不完,只好扔掉。商家省事了,给顾客却带来了麻烦和浪费。这样的规定,不合法;这样的服务,伤感情!”郑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昨天,记者来到该面包店公园路门市部时,看到“温馨提示”赫然摆在收银台上,上面写着:“为规范和更新消费券的使用”,10元、5元、2元面值的券不再找兑。营业员说,50元券还可以找兑。

      买不满也不能找兑

      想听听“代价券不找兑”这一句拒绝的话,实在很容易。昨日,记者随机走进市区几家店铺,以顾客的身份询问代价券能否找兑,均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在五马街一家品牌皮鞋专卖店里,记者看中一双279元的女鞋,便问一男营业员:“我有300元代价券,买这鞋能找零吗?”

      “不行,券都是不找的。”

      “为什么?这券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呀。”

      “不行,用这个券本身就是优惠嘛。”

      营业员建议,可以买双袜子凑差额。不过,袜子只有男式的,价格为18元。

      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品牌皮鞋专卖店,代价券同样不找兑。记者指着一双299元的鞋问:“1元也不找?”

      营业员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找。公司规定,券都要一次性消费完的。”

      在府前街一家羊绒服饰专卖店,记者称有1000元代价券,营业员推荐了一款价格最接近的上衣:980元。店内没有20元的货品,最低只能凑一条100元的围巾。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消费委副秘书长陈朝霞。她说,若代价券买不满就不找零,商家涉嫌不当得利;若一定要买满代价券的额度,商家则涉嫌强制销售。

      不合法,不合情,但代价券“潜规则”为何仍大行其道?在采访中,也有人提出,商家销售礼券时一般都有折扣,如果再用现金找兑差额,商家有些吃亏。但又如郑先生所说,这是商家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问题,不应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平衡商家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呢?我们欢迎读者畅所欲言,热线电话:88869996。 (记者 林炜 通讯员 王荣 林中宁)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徐海文
  • 昵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