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首页添加到收藏夹设置为自动访问

您当前的位置 :互动报道 > 独家报道 正文

原创频道 体验·记录·分享
  • 外媒:温州网友发“打酱油贴” 质疑酱油质量

  • 时间:2008年10月30日 06:19 稿源:综合http://www.66wz.com/    字体:
  • 编者按:网友“ycj_0411”在温州网《网上民声-晒黑台》发帖称温州市场上不少品牌的酱油不合格,后质监部门介入调查引起了《钱江晚报》的关注,以下为报道全文:

    最近,在温州本地论坛上,一个网友关于“打酱油”的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短短几天时间,帖子的浏览量超过了2000,在该论坛上排名很靠前。这个帖子的内容是关于温州市场上的8种酱油质量问题的,这位网友反映几种品牌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偏低,有的甚至极低,并且列出了详细的数值。

    温州市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这个帖子的当天,就展开对温州本土酱油企业的抽检,昨天,检查结果出来了,检测结果与网友反映的情况差异比较大,只有一种酱油不符合国家标准。

    网友发帖称8种酱油有问题

    发贴的网友在论坛里的ID叫“ycj_0411”,住在温州永强。上个月末,家里人想吃海鲜,但是碰巧酱油吃完了,于是ycj_0411在附近农贸市场的小店里花了3元钱买了一瓶“老抽王”,这瓶620ML的酱油是广东一家食品公司生产的。

    当这位网友倒酱油的时候,发现这次买的酱油格外稠,好像有点倒不出的感觉,吃到嘴里也没有酱油的那种酱香,用ycj_0411在帖子里的话来说就是“一点酱油的味道也没有”。“这种酱油会不会有问题?”ycj_0411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ycj_0411是做外贸的,对食品质量不太懂,不过她的一个朋友在一家食品厂工作,公司的检测室可以检测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酿造酱油的品质),于是ycj_0411拿去作了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ycj_0411和她朋友都有些吃惊,国家规定酿造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可低于0.4g/100ml,而该产品氨基酸态氮含量仅只有0.052g/100ml。

    接着他们又去温州永强、潘桥等地的农贸市场和浙南农贸市场购买了14种酱油,大部分是袋装,在ycj_0411朋友的检测室里检测后,发现有8种酱油的氨基氮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另外6种产品均为合格的。于是,他们推测这些贴有QS标志的酱油是用盐水和酱色兑出来的。

    10月22日,ycj_0411将他们认为“不合格”的8种酱油品牌和他们所测的数值贴在了温州一家本地论坛上,刚贴上不久,就有网友回帖对此事表示关注。

    “打酱油贴”引起网友热议

    酱油话题在一部分经常上网的温州市民中间掀起了波澜,由于网友ycj_0411的帖子里有具体的数据,显然对网友们有着很大的说服力,由于涉及的品牌比较多,不少网友表示出对温州市场上酱油质量的担心。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ycj_0411让一家企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不够权威,这家企业的实验室是什么样资质不够明确,所公布的数据是不是能够得到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的认可,也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呼吁有关部门给出权威的检测结果。

    在温州市区的一家超市,记者碰到正在选购酱油的蔡女士,她告诉记者这几天也听说网上再说这个事情,但是她们家只买大品牌的酱油,应该没有问题。超市营业员告诉记者,这几天酱油的销售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不过时不时会有消费者询问本地酱油的事情。这位售货员告诉记者论坛帖子里提到的那种袋装酱油,一般在城郊的农贸市场里卖的比较多,而超市里一般都是瓶装酱油。

    质监局抽查检测:本地酱油仅一种产品不合格

    正当“打酱油”话题在网上越议越热的同时,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在帖子出现当天,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陈勇就看到了帖子。看到帖子后陈勇的第一反应是比较吃惊,因为酱油一向合格率比较高。2006年抽查合格率是87%,去年抽查合格率接近90%。为什么网友检测出这么多不合格的酱油呢?陈勇当天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温州本地酱油生产展开抽查。

    昨天上午,温州市质监局的抽查结果出来了,抽查的4个本地品牌5种酱油里只有一种氨基酸态氮没有达到0.4g/100ml的国家标准,这家企业是瑞安市瑞龙酿造厂2008年10月8日生产的400ml/袋的放心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只有0.024g/100ml。其余的温州市瓯海三溪粮油厂2008年8月28日生产的多味双缸油、温州市米醴琼酒业有限公司2008年10月8日生产的放心酱油、永嘉县金鹿调味酿造有限公司2008年10月12日生产的两种放心酱油都符合标准。另外两家网友提到的本地品牌酱油由于厂家停产,工厂里也没有找到存货,因此没有抽检,只是进行了现场考核。工作人员表示要对产品存在问题的这家企业进行进一步调查,结果出来后将进行处罚。

    对于检测结果为何和网友的检测结果差异这么大的原因,陈勇认为网友委托的这家企业检测资质并不确定,可能会导致偏差。“我们要感谢这位网友的热心,食品安全问题确实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不过我们不赞成网友自己检测自己发布,因为检测的准确和权威性不能保证,最好还是发现了问题及时向我们反映。”陈勇说。


    “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典故来历

    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图: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出处

    一张贴图近日在网络世界迅速风靡起来,其所描述的场景是前段时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猥琐男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类似“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俨然已经成为2008年开年的网络第一流行语:13岁的北京女 学生张某,在2007年12月27日19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 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个片段被CCTV以实名身份播放出来,一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而“买酱油”的第一传播源同样属于电视。

    如果说,“很黄很暴力”这个词句的流行,尚可说是对“做人不能太CCTV”的更强化表达。那么,这句话的流行,则代表了普通市民的懈怠态度和对被热炒过头的话题的厌烦。
    “酱仔”成下一个“小胖”?

    有关此事的原始视频在网络上无法搜索到(嘻嘻网编辑注:经过调查,事实上该视频不存在,此图纯粹属于PS,不太高明的PS。),难以确定相关对白就是如贴图展示的那样。当事人的身份及资料等暂不可考,一向表现强劲的人肉搜索引擎也没有展示其效 用。有些网友则亲切地称呼其为“酱仔”。但是目前这种风靡的态势已经引起一些网友的忧虑,担心这样持续恶搞下去,将是对其肖像权的侵害。

    某位娱乐评论写手曾说过:“网络世界要选中一个人,要让这个人被瞩目、被娱乐、被蔑视或者被侮辱,往往不由分说,被选中的人,从此必须被动地担当被瞩目、被 娱乐、被蔑视或者被侮辱的使命”。在网络世界上,这个无名氏的遭遇会像曾经的网络红人“小胖”一样,他奉献了自己的肖像,得到的只有人们茶余饭后取笑的 “明星”荣耀吗?

    已产生逆反心理

    吊诡的是,某种程度上,这句颇具娱乐性的话,可以说是审美疲劳时代 的典型产物。而其不断被传播,某些论坛里“几乎每个帖子都有酱油大军的光顾”,也令一些常在网上论坛里泡着的网友产生了逆反心理,称“看到此图有想吐的感 觉”。甚至提议封杀酱油帖图,呼吁各大版主“只要看到谁用酱油贴图,马上删除他的注册账号!还论坛一个健康的形象”。中华网一个名为“最近比较烦:论坛出 现的污点——酱油大军”的帖子,还提出注册用户就上述提议投票。看来,2008年的“酱油”,有得谈!

    惊坛语录

    这面相,这才是非主流。欣赏,这个人相当内涵! ——小小竹排

    这位大哥很适合上星爷的电影。当个明星,绝对够本了。 ——扁舟子

    买酱油都能成为名人。感谢GZTV!感谢中华网! ——蜡笔小强

    谢谢大家的批评教育,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打酱油,我打陈醋! ——扛导弹的后羿

    买酱油,也是一种态度

    一个买酱油的能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还有网友为其建立专门的贴吧,有意思吗?这是个话题空乏的时代,冷不丁一句没啥实质内容的话就流行了,可见人们的无聊程 度。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恶搞,可谓对于“娱乐至死”的反讽。消费至上,游戏人生,反对深度甚至反智……你大可用这一坨又一坨的高深新潮的话 来形容这种网络心态。

    而这个流行语的前半句——“关我X事”——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因为这样很粗俗的词语表达起来比较直截了当, 更是展示“不合作”的淡漠不屑态度的最好样板。本来嘛,“艳照门”是陈冠希和一群女明星的事,本来就与我们的切身生活感受无关。只是因为我们偶尔也有无聊 的时候,无聊怎么办?就得找点营生,于是,聚在一起时,就偶尔会聊起艳照门:“嘘,听说又要有新艳照出来了,帮哥们留意点。”而没有好奇心的,则会像那位 大哥一样一脸不屑。

    此回答绝对适合近来大部分被炒作过度的话题,特别是面对娱乐圈的种种传闻:“请问您对刘德华结婚的消息有何看法?” “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别净整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应忠彭
  •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