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
-
记者探访求职市场 农民工新年盼头多
- 时间:2009年02月01日 16:47 稿源:温州网http://www.66wz.com/ 字体:大 中 小
- 记者来到温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和市人才市场,探访求职市场,记录工人寻找工作的表情。
市职介中心人头攒动,大家在寻找新的工作
温州网2月1日讯:“我以前在酒店当过服务员,有工作经验。”、“我希望工厂里能提供住宿。”今天,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来到温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和市人才市场,探访求职市场,记录工人寻找工作的表情。
职介中心:八千岗位等待工人应聘
“驾驶员,安排食宿,1500。”、“面点师,安排食宿,1800。”在职业介绍中心大厅的电子屏幕上不断地翻滚着各种招工信息,不少来温州寻找工作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在职业介绍大厅里跑来跑去,眼睛紧紧地盯着电子屏幕,眼中写满对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
“截止昨天,已经有936家企业在这里登记,共提供7906个工作岗位,今天还有更多的企业前来登记。”市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季建设介绍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工作岗位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来找工作的人时间更早了。目前提供的岗位主要是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为主。
在一家职业介绍所前,一个中年男子大声喊着:“这两个小伙子不错,我要了。”原来,他是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希望找两个送外卖的,经过一番攀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新春开始,服务业岗位占了很大的比例
地震灾区女工:打工赚钱回家建新房
在职业介绍所的门口,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于地震灾区四川广安的求职者,她是一位40岁上下的妇女,穿着一件米色衣服和一条略显的有些发旧的牛仔裤,衣服的袖子上套着两个花袖套,但看上去很精神。
“家里的房子都因为地震倒了,政府的补贴又有限,所以就出来打工了。”这位妇女告诉记者,去年她还在一家眼镜厂里做零工,可由于工资低,家里负担又比较重,今年想给过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有两个儿子还在上学,一个在贵州上大学,一个还在念高中,想找个工资高点的。等钱赚够了想回去把房子盖好。”她如是说,脸上不由地露出开朗又略带羞涩的笑容。
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技术工人:期待工资能再高一点
“我在温州已经8年了,找个工作不难,今天主要来看看有没有工资更高的岗位。”来自湖南湘西一姓杨的小伙子,在各家职业介绍所前踱来踱去,脸上的表情似乎很轻松。
他介绍说,原来他是在梧田的一家电器企业里做机械工人,工厂里过几天就要开工了,但那里只有1300的工资,希望来这里找个工资更高一点工作。“如果能有1800,我就满足了,没有就回原来厂里上班。”他说。
在温州市人才中心,也有不少应聘者持观望态度。一位应聘者称他期望拿到3000元的月薪,但用工单位提出的条件是2500每月,这让他颇感失望。
“像这种持观望态度的工人,还不少,他们有些手中有一定的技术,期望有新的提升。”一家职业介绍所的老板告诉记者说,工人期待高薪是好事,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
多数务工者:希望找个有人情味的老板
来自河南的老李是一名司机,去年在一家企业做货物运输,不包吃不包住,月薪1500元。但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工作时间很长,经常加班加点。老李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不堪负重,所以今年早早地来寻找新的工作。
旁边的务工者也说:“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最希望能找到人情味浓一些的企业,不奢求全部包吃包住,奖金保险,但希望能有正规的作息时间,老板对工人不要太苛刻。”
而来自河南南阳的小常就比上面几位务工者幸运得多,他今天是来帮弟弟找工作,而他自己已经在一家企业做产品包装两年半了,而且打算一直待下去,因为工作任务并不繁重,待遇也过得去。
“包住,厂里有员工食堂,月薪1500元,加班的话月薪2000元,去年一年攒了一万多积蓄,很满意。”他笑呵呵地说。(记者:忠彭 巽林 实习记者:书挺 风敏 敏敏)
电焊工胡浩——早点回家安顿下来
趁着原先工厂还没开工,电焊工胡浩先来该职业介绍中心转转。44岁的胡浩来自安徽池州,在温州打工已经有七八年了。其妻在五马街一小吃店打工,他在瓯北一家机械厂上班还没辞工。
跟胡师傅聊天中得知,从去年五六月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工资少了。他称自己不怕累,计件加班他都愿意干,按计件算,原先一个月至少有两三千元,但现在一个月只有1700元左右,加班越来越少了。虽说住宿厂里解决,但除去吃及其它用途,一个月剩下没多少。加上妻子薪水也不高,只有千把块。胡师傅感觉生活压力很大。
“父母年岁已高,女儿还只有13岁,自己这10多年一直在外面四处打工,像片浮萍,一直在飘的感觉。”胡师傅表示,很想趁现在干得动多攒点钱,回家把盖房的债还了,然后用多余的钱作本钱,做点小本生意。“自己年纪也大了,再过几年,报出年龄来,人家都不要你了。”胡师傅表示新年的愿望是趁着自己还干得动,多赚点钱,但他感觉机械行业明显受到经济不景气这股风的冲击。为了省点钱,春节他也就没回家了。
“出来打工,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无非就想多赚点钱早点回家安顿下来。”
左超夫妇——想找个轻松点的活
38岁的左超来自贵州六盘水,和小他一岁的妻子结伴来找工作,确切地说是在看市场行情。两人都穿着黑色的皮衣,相互依偎着抬头盯着屏幕上的信息,还不时地交谈着。
左超在南白象一五金厂拉丝,妻子也在同一厂里当普工。他在这个厂里已经做了4年了,但深感力不从心。感觉体力一年不如一年,很想找个稍微轻松点的活,哪怕能缩短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也可以。“每天上十多个小时班,疲劳轰炸,感觉太累了。”左超称现在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收入算还可以,但由于休息严重不足,体力越来越吃不消。加上厂里正月十八才上班,他和妻子趁机来看看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只好先在原来的厂里干着。他称他想找的工作就是工作时间稍微缩短点,但工资最好保持原来的水平。
虽然感觉工作累,但左超还是挺喜欢温州的,也适应这里的生活,索性把女儿接到温州来读书。“女儿也在温州上学,妻子也一起上班,有个照应,新的一年如果能找个稍微轻松点的活,那就更好了。”左超笑呵呵地说。
潘龙军夫妇——最好能在一起工作
到昨天上午11时许,潘龙军和他妻子已经在劳务市场寻觅了整整一个上午了,可此时的他们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潘龙军和他妻子都是贵州人,来温州打工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在温州打工的这些年里,他们夫妻可说是聚少离多,原因就是他们在不同的工厂打工。今年找工作,他们夫妇最大的愿望是能找家同时要他们两人的工厂,“我们不想再分开了。”
“我们有个6岁大的孩子,在老家由长辈照看着,所以我们也能安心在温州打工,尽量多赚点钱,好多寄一些回家。”潘龙军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没有技术在身,只能找一些普工的事情做做,每人一个月拿1500元左右的工资,“不过即使这样,也比我们在老家要好。”
潘龙军夫妇在劳务市场找了一个上午,也没能找到同时需要他们两人的工厂,这不免让他们感到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现在还早,我们多找几天,总能找到要我们两夫妻的工厂,哪怕比我们单独工作工资少一点也没关系。”
厨师刘本兵——相信自己的手艺
在找工作的人群中,刘本兵看上去显得比较精神,他今年38岁,湖北黄冈人。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一边看着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信息,一边认真地用笔记在手头的纸上。看着我们凑近,他不好意思地说已经记了三四个信息,差不多了。
刘师傅掰着指头算算,他十四五岁就出来打工了,做厨师已有20来年了。去年五月份和妻子来温,在瑞安塘下一家汽配厂上班,他是厨师,妻子是普工。由于他所在公司的食堂是承包的,腊月十五,公司跟食堂承包老板结了工资,很突然地说不让承包了,刘师傅也跟着被炒了。刘师傅相信自己的手艺,“最擅长川菜、鄂菜,尤其是鄂菜中的烧、炒、炖三种烧法。”
刘师傅现在找工作要求每月2000元就可以了,但条件是厨房的卫生很重要,每次应聘他都要去厨房看看,“厨房环境不好,再多的钱也没意思。”刘师傅称这是他找工作的原则,他说服务行业卫生一定要讲究,病从口入,万一出事情了,谁都承担不起。
技工蒋廷维——父母陪我找工作
新年刚满18岁的蒋廷维在众多来找工作的民工中并不突出,略显老成的脸上看不出还是个刚满18岁的“90后”。
蒋廷维是四川遂宁人,去年从学校毕业后就来温州跟父母一起生活。成年人了,总要自己有工作,不能老吃家里的,这样一个念头让刚满18岁的蒋廷维今年一开春就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劳务市场找工作。
由于在学校学的是数控技术,所以蒋廷维一心想找个数控的工作,“多少工资不要紧,只要够我吃穿就行,哪怕是学徒都没关系,主要是学技术。”可前天已经找了一天的他,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我要求太高,而是需要找数控工人的企业太少了,几乎没有。”(来源于:温州都市报)
- 点击查看温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编辑: 应忠彭
-